家长帮试题库 >
高中语文知识点 >
课文理解,名著阅读
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
[ ]
A.文天祥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诗句,历来为后人称颂。但其在《〈指南录〉后序》中也有“隐忍以行”的想法,其实并不矛盾。因为“隐忍以行”的目的是审时度势,暂且保有生命以求“将以有为也”。
B.《拿来主义》既反对无原则的全盘西化的主张,也反对盲目排斥的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,主张“运用脑髓,放出眼光,自己来拿”。
C.杜甫《登高》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,后四句抒发登高所见之慨,全诗归结到世事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,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。
D.马丁·路德·金发表《我有一个梦想》的演说源自于黑人在美国社会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。他号召所有的黑人拿起武器,跟白人斗争到底。
题型:
单选题
难度:
偏易
1152
位学生和家长搜过这道题,去看看他们还在看哪些题目吧!
点击去看 >
解答
D
知识点
课文理解,名著阅读 >
这道题主要考察
“课文理解,名著阅读”
知识点,在家长帮App有相关的学而思名师精编考题,快去看看吧!
举一反三
对上面文段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
[ ]
可是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。它还能表达感情。而贝多芬所做到的一点,也是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子,有时清醒就出些洋相或者显示出格调不高的一点,在于他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,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。不错,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着旧的乐式:但是他加给它们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,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,使得产生于感觉的激情显得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,于是他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,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之下竟还有什么样式存在着了。他的《英雄交响乐》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(这是从莫扎特幼年时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),跟着又用了另外几个很漂亮的乐式;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,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,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;于是,从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,贝多芬是发了疯了,他抛出了同时使用音阶上所有单音的可怖的和弦。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,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。(萧伯纳《贝多芬百年祭》)
A.音乐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创造乐式带来感官的享受,也在于表达出感情。
B.贝多芬会有出洋相或格调不高的行为,以致别的音乐家把他当做疯子。
C.贝多芬音乐里蕴含的激情达到思想高度,远超于带来感官享受的激情。
D.贝多芬既能设计出好乐式,又能根据感情的需要突破旧有乐式的限制。
题型:
单选题
难度:
中档
查看解答
简答题(100字左右)。
《窦娥冤》第二折交代了窦娥被“冤”的过程。窦娥被谁冤?因何事而冤?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。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题型:
问答题
难度:
中档
查看解答
你认为《西地平线上》一文的作者仅仅通过描绘“雄伟的风景”来表现“世间有大美”吗?落日景象的背后蕴涵着怎样的思想情感呢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题型:
问答题
难度:
中档
查看解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