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帮试题库 >
初中语文知识点 >
论证方法
阅读文段,回答问题。
等待不如创造
①“没有机会”永远是那些失败者的托词,但有骨气的人却从不会为自己寻找这样的托词。他们从不怨天尤人,只知道尽自己所能迈步向前。应该牢记,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。
②等待机会成为一种习惯,这是一件危险的事。人的热情与精力,就是在这种等待中消失的。对于那些不肯努力而只会胡思乱想的人,机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。只有脚踏实地,奋力前进,不肯轻易懈怠的人,才能看得见机会。
③机会的降临往往是非常偶然的,机会就暗藏在你的日常行事之中。不管你从事哪一类事,其中都有机会。
④伟大的成就和业绩,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们,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们。如果以为个人发展的机会在别的地方,在别人身上,那么一定会遭到失败。机会其实包含在每个人的人格之中,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。
⑤培根指出:“智者所创造的机会,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。”当一个人计划周详,考虑缜密,在多种有利因素的配合下,时机常常会来到你的身边。一个强者,总能创造出契机,常常与机会结缘,并能借助机遇的双翼,搏击于事业的长空。
1.本文的论点是什么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2.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?有何作用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题型:
阅读理解与欣赏
难度:
中档
1438
位学生和家长搜过这道题,去看看他们还在看哪些题目吧!
点击去看 >
解答
1.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(或“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”)。
2.正反对比论证,深刻地阐明等待机会成为一种习惯的危害(或“强调创造机会的重要”)。
知识点
论证方法 >
这道题主要考察
“论证方法”
知识点,在家长帮App有相关的学而思名师精编考题,快去看看吧!
举一反三
下列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是
[ ]
A.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秘库里的珍奇,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。
B.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,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。
C.夺取一国胜利,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。
D.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,那就没有新问题。
题型:
单选题
难度:
中档
查看解答
阅读《谈自立》一文,完成1—4题
谈 自 立
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,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。同样,人也是如此,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。
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,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。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。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,常常到车站卖报,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,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。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,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。由此可见,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,要想成才,先得自立。
③相反,一个人如果不自立,样样都依赖别人,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。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我能成为球王,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。”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。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,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,缺乏吃苦的精神,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。
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,可是,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。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,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,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。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,肩负着历史的重任。视子如宝的家长们,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,让他们自立,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。
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。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,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!
1、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?其中心论点是什么?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2、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论证的过程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3、请以“自立”为比喻的本体,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。
示例:自立,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,四季常青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4、“富二代”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,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“富一代”们的子女,他们靠继承家产来拥有丰厚的财富。“富二代”在《鲁豫有约》栏目粉墨登场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词,但随着一部分“富二代”的负面新闻事件曝光,“富二代”几乎成了堕落、炫富的负面词汇。请结合本文思考,你认为当今的“富二代”们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健康地发展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题型:
阅读理解与欣赏
难度:
中档
查看解答
《谈语言》(节选)
许多写文章的人,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,从新闻记者到作家,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,跟说话不一样,要把语言装饰得“华丽”一点,把语句表达得“文雅”一点,把文章写得“美妙”一点。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,划清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。实际呢?弄巧成拙,适得其反。他们不懂得,文章脱离了口语,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,就不可能是准确、鲜明、生动的。
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:“他冒着刺骨的寒风,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。”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,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,这叫“故作姿态”。
还有篇报道,出现“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”这样的句子。“七月流火”出自《诗经》,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,并不指天气炎热。用“七月流火”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。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,可能说“冒着烈火”“顶着烈日”,如果说“我昌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……”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。
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,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,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样说,文章就怎么写。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、做作,读起来很绕口,理解就更不容易了。他晚年的作品朴素、自然、平易近人,就很读者欢迎。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。
1.解释下列词语。
①弄巧成拙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②适得其反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2.第一段中三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3.《诗经》是中国最早的_________总集,被____________家列为经典之一,分为“______”、“____
______”、“____________”三大类。
4.上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,作者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。
5.改正文中“英雄到大海救人”的报道。
原文:他冒着刺骨的寒风,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。
改正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6.下面是一位年老的父亲写给儿子信中的一段话,它摘自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名作《背影》。请用通俗的语言表述这位“父亲”的话。
我身体平安,惟膀子疼痛厉害,举箸提笔,诸多不便,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题型:
阅读理解与欣赏
难度:
中档
查看解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