氧化铝
A.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,说明铝箔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|
B.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,生成H2SO4,说明HClO酸性比H2SO4 强 |
C.FeCl3溶液可以腐蚀线路板上的Cu,说明Fe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 |
D.将饱和氯水滴到淀粉碘化钾试纸上,试纸先变蓝后变白,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 |
现象、操作或反应 | 解释 |
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不滴落 | 铝箔对熔化的铝有吸附作用 |
B向滴有稀硫酸的热淀粉液中滴加碘水, 液体呈蓝色 |
此条件下淀粉没有完全水解 |
C向pH试纸上滴加氯水,先变红后褪色 | 氯水显酸性 |
D鸡蛋清溶液遇乙酸铅溶液会产生沉淀 | 蛋白质发生盐析 |
A.A | B.B | C.C | D.D |
A.火焰温度太低不能使铝燃烧 |
B.铝在空气种能很快形成氧化膜 |
C.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 |
D.用酸处理时未能将氧化铝溶解 |
选项 | 铝电极 | 电解质 | 负极反应 | 正极反应 |
A | 正极 | NaOH | Al-3e-=Al3+ | 2H2O+2e-=2OH-+H2↑ |
B | 负极 | 稀盐酸 | 2Al-6e-=2Al3+ | 6H++6e-=3H2↑ |
C | 正极 | 浓硝酸 | Cu-2e--=Cu2+ | 2NO3-+4H+-4e-=2NO2↑+2H2O |
D | 负极 | 稀硝酸 | Cu-2e-=Cu2+ | 2NO3-+8H+=2NO↑+4H2O+6e- |
选项 | 现象或反应 | 原理解释 |
A |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| 铝箔对熔化的铝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|
B | 合成氨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|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|
C | 镀层破损后,镀锡铁比镀锌铁易腐蚀 | 锡比锌活泼 |
D | 2CO=2C+O2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| 该反应△H>0,△S<0 |
A.A | B.B | C.C | D.D |
反应进程(分钟) | 1 | 2 | 5 | 15 | 20 |
3.0mol/L盐酸 | 少量气泡 | 较多气泡 | 大量气泡 | 反应剧烈 | 铝片耗尽 |
1.5mol/L硫酸 | 均无明显现象(无气泡产生) | ||||
3.0mol/L硫酸 | 均无明显现象(无气泡产生) |
A.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,生成H2SO4,说明HClO酸性比H2SO4强 |
B.向2.0mL浓度均为0.lmol•L-1的KCl、KI混合溶液中滴加1~2滴0.0lmol•L-1AgNO3溶液,振荡,生成黄色沉淀,说明Ksp(AgI)比Ksp(AgCl)大 |
C.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,说明铝箔表面氧化铝膜熔点高于铝 |
D.在研究反应速率变化的实验中,同时改变两个变量一定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