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的叠加
A.A、C两点是振动减弱点 |
B.E点是振动加强点 |
C.B、D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4cm |
D.t=0.05s时,E点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2cm |
A.P点有时在波峰,有时在波谷,振动始终加强 |
B.P点始终在波峰 |
C.P点的振动不遵守波的叠加原理,P点的运动也不始终加强 |
D.P点的振动遵守波的叠加原理,但并不始终加强 |
1 |
4 |
A.波的衍射现象 |
B.不满足产生干涉的条件 |
C.波叠加时能保持各自的状态而互不干扰 |
D.他们的说话声音都很响 |
A.两列波同时到达两波源的中点P |
B.两列波相遇后,P点波峰值可达A1+A2 |
C.两列波相遇时,各自仍保持原来的波形独立传播 |
D.两列波相遇时,绳上波峰可达A1+A2的点只有一点 |
质点 | P | Q | M | N | |
到S1的距离 | 3λ | 2λ | 2.5λ | ||
到S2的距离 | 2.5λ | 2λ | 1.5λ |
A.两波源的振动频率一定相同 |
B.虚线一定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 |
C.两列波的波长都是2m |
D.两列波的波长都是1m |
A.a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 |
B.c处质点的位移不可能为0 |
C.b处质点的振幅为0 |
D.b处质点的振幅为2A |
A.两列波相遇后,在叠加区域的P质点振动始终加强 |
B.两列波相遇后,在叠加区域的P质点振动始终减弱 |
C.从图示时刻起,再经甲波的一个周期,坐标原点处的质点振动路程为1.2m |
D.从图示时刻起,再经乙波的半个周期,坐标原点处的质点正经平衡位置向下振动 |
A.A、C两点是振动减弱点 |
B.E点是振动加强点 |
C.B、D两点在此刻的竖直高度差为4cm |
D.t=0.05s时,E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2c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