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素的性质
A.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氧化性 |
B.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 |
C.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|
D.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|
A.Al-Al2O3-Al(OH)3-NaAlO2 | B.Fe-FeCl2-Fe(OH)2-Fe(OH)3 |
C.Na2O-NaOH-Na2CO3-NaHCO3 | D.Cu-CuO-CuSO4-Cu(OH)2 |
A.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,则可以断定该物质是一种纯净物 |
B.利用化学方法,我们可以制造出新的分子,也能制造出新的原子 |
C.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或溴水均能使它们褪色,证明SO2有漂白性 |
D.不能用瓷坩埚加热熔融氢氧化钠固体 |
|
A |
B |
C |
D |
X |
稀盐酸 |
偏铝酸钠溶液 |
氨水 |
二氧化碳 |
Y |
碳酸钠溶液 |
硫酸溶液 |
硝酸溶液 |
苯酚钠溶液 |
A.①②③ | B.②③⑤ | C.①②③⑤ | D.①③⑤ |
A.Na2SO3(Na2SO4) | B.FeCl2(FeCl3) | C.KI(I2) | D.NaOH(Na2CO3) |
A.Fe2+ 和Fe3+ | B.Mg2+和Al3+ | C.Fe2+和Mg2+ | D.Cu2+和Ba2+ |
|
a |
b |
c |
d |
① |
Si |
SiO2 |
H2SiO3 |
Na2SiO3 |
② |
Al |
AlCl3 |
NaAlO2 |
Al(OH)3 |
③ |
Cu |
CuO |
Cu(OH)2 |
CuSO4 |
④ |
Na |
NaOH |
Na2CO3 |
NaHCO3 |
A.①② | B.②③ | C.③④ | D.②④ |
A.漂白粉的成分是次氯酸钙 |
B.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|
C.实验室可用NaOH 处理Cl2和HCl 废气 |
D.Al2(SO4)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|
实验序号 |
甲针筒内物质 |
乙针筒内物质 |
甲针筒的现象 |
1 |
10mLFeSO4溶液 |
10mLNH3 |
生成白色沉淀,后变色 |
2 |
10mLAlCl3溶液 |
40mLNaOH溶液 |
|
3 |
10mL紫色石蕊试液 |
25mLCl2 |
|
4 |
15molCl2 |
40mLNH3 |
|
A.Na2O2与CO2反应放出的氧气:供矿山、坑道等地方呼吸之用 |
B.纯碱: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|
C.三聚氰胺含有化合态的氮元素:补充人体蛋白质 |
D.二氧化硫:用于制作馒头的增白剂 |
A.![]() |
B.![]() |
C.![]() |
D.![]() |
A.铝制容器![]() |
B.铁在少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3 |
C.Na2O、Na2O2组成元素相同,与 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|
D.新制氯水显酸性,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,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|
A.KSCN溶液和氯水 | B.铁粉和KSCN溶液 | C.浓氨水 | D.酸性![]() |
A.二氧化锰具有强氧化性,能将双氧水氧化为氧气 |
B.炭具有强还原性,高温下能将二氧化硅还原为硅 |
C.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,与氯水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|
D.浓硫酸具有较强酸性,常用作淀粉水解的催化剂 |
A.氯化铵和碘都可以用加热法进行提纯 |
B.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![]() |
C.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![]() |
D.二氧化硫气体均能使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|
A.CuO | B.CaO | C.Fe2O3 | D.Al2O3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