熵;熵变
A.常温下反应2Na2SO3(s)+O2(g)=2Na2SO4(s)能自发进行,则△H>0 |
B.Al2(SO4)3溶液蒸干所得固体产物为Al(OH)3 |
C.电解NH4Cl和HCl混合溶液可在阴极生成NCl3 |
D.等体积AgCl、AgI饱和清液混合后加入足量AgNO3固体,生成沉淀物质的量:n(AgCl)>n(AgI) |
A.该反应中熵变、焓变皆大于0 |
B.该反应是吸热反应,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|
C.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,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|
D.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,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|
A.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,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|
B.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,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少或不变 |
C.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|
D.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|
A.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,化学反应速度都很快 |
B.将块状固体粉碎成粉末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|
C.同一物质的固、液、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 |
D.增加固体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|
A.焓减小的反应通常是自发的,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焓减小的反应 |
B.熵增加的反应通常是自发的,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熵增加的反应 |
C.由焓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,更适合于过程自发性的判断 |
D.焓减小的反应通常是自发的,因此不需要任何条件即可发生 |
A.△H>0、△S>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|
B.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,加入BaC12溶液后红色褪去 |
C.测氯水的pH,可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,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|
D.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|
A.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|
B.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|
C.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,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|
D.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|
A.2NaCl+2H2O
| ||||
B.NH3(g)+HCl(g)═NH4Cl(s)△H<0 | ||||
C.CaCO3(s)═CaO(s)+CO2(g)△H>0 | ||||
D.X2Y2(s)═X2(g)+Y2(g)△H<0 |
A.△H>0,△S<0 | B.△H<0,△S>0 | C.△H>0,△S>0 | D.△H<0,△S<0 |
A.食盐晶体溶于水 | B.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|
C.碳酸氢铵分解 | D.水蒸气冷凝为水 |
A.焓增加的反应一定不是自发反应 |
B.熵减小的反应一定不是自发反应 |
C.焓减小、熵增加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|
D.自发反应一定伴随着焓减小和熵增加 |
A.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 |
B.放热反应容易自发进行,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|
C.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 |
D.多次洗牌以后,扑克牌的毫无规律的混乱排列的概率大 |
A.(NH4)2CO3(s)=NH4HCO3(s)+NH3(g) |
B.2N2O5(g)=4NO2(g)+O2(g) |
C.MgCO3(s)=MgO(s)+CO2(g) |
D.2CO(g)=2C(s)+O2(g) |
A.熵增大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 |
B.熵减小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 |
C.△H<0的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|
D.△H>0的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 |
A.相同条件下,溶液中Fe3+、Cu2+、Zn2+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|
B.一定条件下,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|
C.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,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,其反应的焓变相同 |
D.根据反应2CO2(g)+6H2(g)![]() |
A.S(s)>S(l)>S(g) | B.S(l)>S(s)>S(g) | C.S(g)>S(l)>S(s) | D.S(g)>S(s)>S(l) |
A.△H<0、△S>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|
B.NH4HCO3(s)═NH3(g)+H2O(g)+CO2(g)△H=+185.57 kJ/mol能自发进行,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|
C.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,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|
D.在其他条件不变时,增大反应物的浓度,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 |